欢迎进入365bet体育在线投注官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站内搜索:

催生市场力量推进结构性改革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是旧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伴生物。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比例失调与产业内部失衡并存,环境资源容量超限与“两高一资”(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大量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长期并存,高投资与低消费长期并存,增长动力结构畸轻畸重,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空间结构不合理持续发展,等等。

  我们且来看一组数据。2014年,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2%、42.6%、48.2%;美国1947年的数据相应是9.3%、37.7%、53%。就三次产业比重来看,我国目前基本上和1947年的美国处于同等水平。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在1947年的人均GDP只有1700美元,而我国人均GDP在2014年是7500美元,是美国的4倍多。这意味着美国在人均GDP是我国的四分之一水平的时候,其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了GDP的一半。

  仅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就可以看出,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一差距的形成,是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计划体制思维长期固化有关。

  对于如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但其中关键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不仅决定着供给方,也决定着需求方。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需求短板有所改善,供给方依照需求方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但总体来看,由于政府对金融资源及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相当程度的垄断和对行政资源(即组织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的完全垄断,导致供给方不能够完全适应和符合需求方演进的要求,由此导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紧迫性。

  鉴于此,必须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着力消除妨碍市场运行的体制机制障碍,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试错纠错”功能,在充分竞争中促进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促进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是继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让市场充分发挥“自组织”功能;将政府工作重点转向社会发展和市场生态的改良,实现由经济增长引擎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华丽转身;继续深化行政管理改革,重点解决“中梗阻”,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政府主要立足于解决经济负外部性问题。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生态。加快国有企业从非主业领域退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促进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民营企业实行全方位开放政策,从财税政策、资本市场、法制环境等全方位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以及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特别是要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改革,引导地方政府由过于重视发展工业项目,向重视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转变。

  四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尽快推出适应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和国内市场要求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杨英杰)